• 乐发lv

  •          

    微信图片_20240222112054.jpg

    太行山中的勇者—以管理促发展,以发展促效益

     徐书震 ,男 ,38岁,中共党员,副高级工程师。2007年入职河南省乐发lv集团有限公司 ,先后担任项目技术员、技术负责人、副经理、总工、项目经理等职位。现任职沿太行高速安阳段一标二工区项目经理 。

        2007年入职以来,徐书震先后参与了洛常高速 、岳常高速、嵩栾高速、航空港跨南水北调总干渠桥梁工程、机场高速改扩建、肯尼亚65公路道路项目 、沿太行高速安阳段等工程建设。多年的一线施工经历 ,不仅使徐书震积累了大量的施工技术经验,而且随着新技术 、新理念的不断涌现,更是丰富了施工管理经验。逐步从一名技术员走向了项目经理的岗位 ,成为了公司施工一线工作中的骨干力量 。

      勇于担当,敢于作为

    太行山区崇山峻岭,地形复杂 。修筑高速公路难度极大 ,施工条件、物资运输以及安全、环保等方面比平原地区更加困难 。国家“13445”重点工程实施,剑指太行山。徐书震主动请缨,带领项目部职工驻扎进了太行山区 。施工现场万宝山和林虑山自然资源区中 ,安全和环保是重点关注方向。徐书震深知无论机械设备和人员准备的再充分 ,安全和环保方面出现问题 ,损失的都是公司利益 。

    徐书震把施工现场当做办公室,带领项目部人员一起排查安全隐患,并且提出安全生产责任零事故,创建交通运输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目标,要求加强三级安全技术交底 ,加强对项目部现场人员的安全培训,做到安全教育培训全覆盖 ,每天进行班前安全教育,做到一线人员管理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安全生产管理员每日、每周巡检 ,项目经理部每组织一次安全检查 ,及时召开安全生产会议。

    徐书震要求并做到了在施工中注意环境保护工作,做到晴天不扬尘,雨天不泥泞。所有弃渣运输至指定弃渣场,各部门积极配合环水保监理的工作,确保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 。截止目前为止 ,环水保无额外经济支出。

    勇于尝试,敢为人先

    河南省乐发lv被称为“中原铁军”,就是有着一个强大的集体和无数强有力的团队。初到沿太行项目,徐书震就提出要打造一支目标明确 ,有战斗力的团队 ,一支不辱“中原铁军”的队伍。

    深化于学 ,把稳思想之舵。沿太行项目地处林州,有宝贵的红旗渠精神传承。徐书震带领项目部职工认真学习红旗渠精神 ,真正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 ,每到党建日还会带领项目部职工重走红旗渠 ,把河山重安排的气魄融入到了项目集体。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勇于尝试 ,敢为人先。

    虽然项目日常工作繁忙 ,但是徐书震坚持每周召开周例会。听取各职能部门的汇报,采纳一线技术员对于项目施工的意见 。他坚信一线员工更有发言权 ,对比自己在现场收集的情况 ,能够更好的制定出项目下一步工作的规划。

    沿太行项目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现场技术人员、试验室、质检部 、测量组都有从初级职员提拔到部门中坚力量的例子 。只要有能力,能够更好的服务项目,使项目利益最大化,都会给与员工最大的支持。用制度管理人,用感情凝聚人,为每一位员工搭建最好的成长平台。

    勇于创新、勤于探索

    时代在发展 ,技术在革新 ,徐书震在工作中也不断的汲取新知识、新理念。他牢记集团公司“企业发展、科技先行”的理念 ,深知创新对于项目降本增效的重大意义 。

    沿太行项目依托现有拌合站生产线启动了振动拌合混凝土在高速公路桥涵施工中的应用研究。振动拌合技术可有效的减少水泥用量 ,并且提高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 。虽然该研究在各大高校都有所涉猎,但是对于项目技术人员来说还是一片空白 。徐书震带领技术人员翻阅大量文献,并联系相关专家提供技术支持。振动拌合技术效果到底如何 ,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进行佐证。拌合站 、混凝土浇筑现场、试验室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经过大量试验数据对比,证实该技术可以节约5%的水泥用量。振动拌合混凝土技术已结题,并申报了国家专利。

    振动拌合混凝土技术的成功使徐书震更坚定了集团公司“务实、奉献、创新、进取”的企业精神 。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研究和崩解性页岩路基填筑技术研究目前正在沿太行高速进行,高速公路填方路基防沉降技术研究和高速公路中分带绿化自动灌溉技术研究也已经提上了日程 。只有开拓创新才符合企业发展规律,才能不惧挑战和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徐书震去施工现场巡查,无意中发现了当地独有的板岩。随即召集项目部相关人员进行研究,最终决定以窗孔式护面墙做为试点使用 。结合当地建筑风格 ,采用动态BIM设计 ,使之与自然风貌浑然一体,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与此同时施工的块石码砌 ,邀请当年红旗渠建设者出谋划策 ,弘扬了红旗渠精神和工匠精神。最终窗孔式护面墙和块石码砌被项目公司评为了样板工程。

    勇于突破 ,效益至上

    2023年3月30日 ,集团公司下发了《创建节约型企业建设活动实施细则》的通知,徐书震立即组织宣贯学习。从安全生产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进度管理、期间费用管理、项目人员管理、临建工程管理、外协队伍管理、技术创新、材料设备管理、合理挖潜利润等十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最终节约安全费用 ,未发生安全事故;工程实体未发生返工现象;项目部通过积极推进工程进度 ,节约了进度奖;活动实施期间,标后人员工资也得到了相应节约;临建费用按合同额3%目标控制;外协队伍按照约定完成履约;技术创新、设备材料管理、碎石自加工等均得到了节约 。

    抛却固化思维,勇于突破常规 ,狠抓项目管理,以管理促发展,以发展促效益。徐书震要求2024年继续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从思想认识 、具体措施、效果反馈上真正抓起。深入贯彻集团公司效益优先的经营理念 。

    勇于挑战,突破自我

    沿太行高速是国家“13445”重点工程,项目在太行山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其中清沙互通枢纽工程2022年底下发施工图纸 ,合同工期又是重中之重。清沙互通上部结构涉及到预制T梁 、预制箱梁 、现浇箱梁、钢箱梁等施工,形式多样,情况复杂。其中现浇支架搭设高度最高41m、支架搭设跨度38m,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钢箱梁跨度及宽度较大,考虑运输及现场安装工况,纵向分段,横向分块,划分多个吊装节段,焊缝纵横立仰交错,数量较多、拼装精度及焊接要求高。钢箱梁上G234国道、红旗渠主干渠和三干渠 ,现场安装条件复杂。

    由于现浇箱梁和钢箱梁的特殊性,徐书震多次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现场勘查 ,会审方案,确保前期准备工作万无一失。为解决清沙互通图纸变更的问题 ,多次邀请设计院及相关专家亲临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工作,最终确定图纸变更 ,赢得了最宝贵的施工时间。

    未雨绸缪。徐书震在前期组建清沙互通施工调度室 ,副经理及技术负责人吃住在调度室 ,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为后期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清沙互通枢是本项目主线、内林高速、南林高速 、国道 G234 之间的交通转换。因此涉及乡镇政府及市政府各职能部门众多 ,项目协调难度极大。秉承“凭智立信、以智创效”的管理理念和“始于主动、终于满意”的服务理念 ,徐书震奔波于各单位协调项目出现的问题,地方政府、安林高速管理处、项目公司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在保证工程质量 、安全的前提下,与各方积极协调,确保不影响工程进度 。

    在施工一线奋战了16年的徐书震深知项目管理工作不在能知,乃在能行。只有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的政策和制度才能在管理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效益 。下一步将带领项目部职工为沿太行打造一条与红旗渠品牌相匹配的最美智慧高速公路,勇担打造中国交通枢纽 ,助推中原经济腾飞的企业使命。


  • XML地图